c
当悠远的驼铃声穿越历史的星空,昔日的落雁孤烟幻化成一条条蜿蜒的铁轨,古老的丝绸之路再一次熠熠生辉。 去年9月,一列搭载着藏毯、枸杞等青海特色产品的货运列车从西宁双寨物流中心出发,驶向欧洲*三大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。作为青藏高原首趟开行的中欧班列,青海?西宁—比利时?安特卫普班列不仅填补了青藏高原没有中欧班列的历史空白,而且打通了一条连接青藏高原和欧洲大陆的物流大通道。 去年10月,青海省一个保税物流中心——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。项目的实施运行填补了青藏高原地区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场所的空白,表明青海省对外开放水平和能力达到了新高度。 …… 2016年,在*、省**的正确**下,我省立足自身优势,紧紧抓住地区实施“**”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,积极推进与“**”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,逐步构建起*、多层次、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。 谋深谋远**层设计 “**”区位明显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,东邻甘肃,南联川藏,西接新疆,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要通道,曾为延续中西经贸文化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。 如今,我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-中亚-西亚经济走廊主线,位于新亚欧大陆桥、中国-中南半岛及中巴、孟中印缅三大经济走廊的交汇地带,是我国深化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,是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省份,具有连南接北、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。 作为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,无疑成为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节点,也为青海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。 能源东送的输气输油管道,联通西北的通信光缆,青藏、青新电网联网工程等重大设施的连通,使青海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。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,盐湖资源储量大、品位高、类型全、分布集中,开采条件优越。金属矿产、石油、天然气、可燃冰等储量丰富,岩金、沙金、页岩气分布广泛。 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省的盐湖化工、石油天然气、有色金属、生物制药、特色纺织、生态农业、新型建材、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。 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,先后实施了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建设等一批**生态保护工程,生态环境明显好转,实现了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、*共赢的良好局面,为融入“**”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。 显而易见,不断优化的交通网络、迅速发展的特色产业、较具潜力的资源开发前景、开放多元的人文环境等优势,使青海具有融入“**”的良好基础。 “**”提出后,全省上下积极响应,对“**”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,可以说,“**”建设符合中亚、中东地区“向东看”战略,也符合我省向西开放、西向发展战略。 “**”建设在更高层次、更宽领域、更大范围促进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聚。 “**”建设通过拓展发展空间、促进经济繁荣,更大程度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。 “**”沿线地区要素禀赋各异,与青海特色产业存在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,只要明晰我省功能定位,积极寻找与沿线地区合作的契合点,就能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对外经贸合作新优势。 *、省**也早于2015年12月出台了《青海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》,提出“着力构建起丝绸之路上便捷*的立体交通大网络、联通内外的商贸物流大枢纽、产业深层对接的大平台、人文交流合作的大舞台、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大机制”的总体思路。 在此基础上,地区针对青海的*特优势和发展需求,对青海融入“**”建设也提出了明确定位,即“发挥青海民族人文优势,形成面向中亚、南亚、西亚地区的通道、商贸物流枢纽、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。”这些都为我省更好地融入“**”提供了**层设计和政策支撑。 搭建平台扩大交流 “**”** 驼铃古道丝绸路,胡马犹闻唐汉风。拂去历史的尘埃,这条古老的商路被赋予了新的涵义,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。 近年来,在*省**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,青海充分发挥区位、人文和资源优势,积极融入地区“**”建设。 “古代的丝绸之路以骆驼和马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,而新丝绸之路,不仅依靠火车、高速公路,更离不开强大的航空运输网络作为支撑。”目前,全省“一主八辅”的机场建设布局初具雏形,累计开通航线已**过55条,国际航线7条,融入“**”建设的空中走廊建设正在逐步完善。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,随着格敦、格库等铁路项目的建设使用,东连陇海,北接兰新,西通南疆,西南连接拉萨,东南**成都的现代化铁路网逐步形成。 随着“**”建设的深入推进,我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交流也日益活跃。积极建立人文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,连续3年与土库曼斯坦互派留学生开展学习交流,组织人员赴德国参加“青海对外商贸经济融入丝绸之路经济沿线区域发展”专题培训班。 组织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参加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,赴阿尔及利亚演出《花儿与少年》、《赛马》等良好民族乐曲,在韩国开展“大美青海”图片展,在日本开展《印象青海-唐卡艺术展》展览活动,积极打造青海文化国际**。 先后举办了近10次与“**”地区间的圆桌会议、发展论坛等经贸合作交流活动,中国(青海)韩国友好周CEO商务圆桌会议;组织16批次省内经贸考察团赴土库曼斯坦、阿联酋、土耳其等地区开展考察活动,邀请土库曼斯坦等地区的企业赴青考察。 长期以来,受多重因素制约,进出口贸易一直是青海经济发展的“短板”。“**”建设的实施,为青海做大进出口贸易,开创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提供了新机遇。 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,近几年的对外贸易在持续增长。全省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7.9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00亿元,年均增长17.6%,在西亚、欧洲设立15个中国(青海)特色商品国际营销网点,建成9个进口商品展销中心,认定3个**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1个**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。 值得关注的是,西宁、海东、海西逐渐提升开放层次,开放型经济区域格局呈现“东升西快”的可喜态势,*开放格局逐步形成。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封关运营,T1国际航站楼建成投运,开通西宁至曼谷等7条地区和地区航线,中欧班列实现先发,我省正从以往对外开放的边陲、末梢走向*地带和重要区域。